首页 学会概览 学会动态 地震科普 通知公告 会员中心
地震科普
学会动态
科学防疫刻不容缓 “灾后无疫”谨记这三点
发布时间:2017-11-23信息来源:

2017年8与8日四川九寨沟7.0级地震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。人们除了关注灾情本身以外,对灾区的防疫工作很关心。那么,灾后容易出现哪些疫情?出现疫情的原因是什么?如何做到“灾后无疫”?

灾后容易出现哪些疫情?

据《解放日报》报道,根据以往经验,以下是地震后可能引发的病症有霍乱、甲肝、伤寒、痢疾、感染性腹泻、肠炎、乙脑、黑热病、疟疾、鼠疫、流行性出血热、炭疽、狂犬病、破伤风、钩端螺旋体病、流感等。

灾后出现疫情的原因是什么?

据《生命时报》报道,震后出现疫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:

1、灾后垃圾漫溢,很容易传造成伤寒、痢疾、霍乱等疾病的传播、爆发。

2、地震后,先前逃匿的老鼠会重新回到居住地。携带大量病菌的老鼠无孔不入,自然不会放过房屋倒塌后被掩埋的大量食物。食用鼠类啃噬过的食物可能会感染流行性出血热、鼠疫等病死率高的传染病。

3、灾后城镇供水系统被破坏,饮用水源会遭到生活垃圾、工业垃圾、污水及腐烂遗体的严重污染。被污染的水中含有不少病原体,因此,肠道传染病历来是大灾过后的最常见传染病。

4、食品在露天环境下被雨水、泥土、污水、苍蝇等污染,就有可能沾染上有毒、有害物质,加之阳光直射,食物发生腐败、变质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。一旦不小心食用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,很有可能诱发大规模的肠道感染疾病,危害灾区民众的健康。

如何科学预防灾后疫情?

中国地震局指出,在震后救灾工作中,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。

首先,把好“病从口入”关。饮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,水井要清掏和消毒,饮用水最好先进行净化、消毒,尽量饮用开水。在救灾过程中,需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、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,救灾食品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。对灾区食堂、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,督促其做好防蝇、餐具消毒等工作。此外,还应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,在固定地点堆放垃圾,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,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。

其次,消灭蚊蝇。正值夏末秋初之际,不少受灾民众都会住在室外,这就增加了被蚊虫叮咬的几率,容易引发乙脑、疟疾等传染病,所以需要通过大范围喷洒药物来消灭蚊蝇。不同场所可利用不同方法进行喷药,如用汽车在街道喷药、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等,不给蚊蝇留下滋生的机会。在有疟疾发生的地区,要特别注意防蚊,如果发现病人有突然发高烧、头痛、呕吐、脖子发硬等疟疾引发的症状,应立即进行诊治。

最后,出现外伤应及时处理。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、传染病主任医师蔡皓东补充道,不少人会在地震中受外伤,此时应及时处理伤口,避免造成破伤风。此外,深埋在土地里的炭疽杆菌可能因为地震而被翻出来,暴露在外的炭疽杆菌接触到伤口则可能使患者换上炭疽。所以,民众一旦出现外伤,应及时进行处理,以免感染病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