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科技创新
为配合“十一五”期间国家开展的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(简称“陆态网络工程”)、对地观测卫星布设、海岛礁测绘等重大工程的战略需求,由武汉大学(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)、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、武汉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申报,并于1998年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筹建,成立了“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心”)”,上级主管部门为教育部、中国地震局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。2002年1月,经科技部组织验收后,正式命名成立。之后,在国家科技政策及国家科技部的指导下,“中心”紧紧围绕发展目标确定了卫星精密导航定位、广域实时差分技术、国土规划与测绘应用、环境与灾害监测、安防监测系统、公共位置服务、智能交通工程、精密授时守时等八大重点研究方向,通过技术攻关和工程化转化,取得一系列成果,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卫星导航领域人才培养基地。
近年来,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依托“中心”平台,积极推进地震行业高精度GNSS数据处理及产品产出共享服务,其资料及有关成果除了满足基本的地震监测预报、科学研究、灾害风险防范需求外,还广泛应用于军事测绘、大地测量和气象预报等综合应用研究和创新技术需求。开展基于高频GNSS、InSAR和强震观测的地震大地测量融合技术研究及地震监测研究与应用,研发基于高频GNSS和强震同址观测获取毫米级精度的波形观测技术,探索以融合波形实时确定小震经验震级和大震矩震级的理论与技术,并在地震危险区构建以融合高频GNSS、InSAR和强震等地震大地测量为观测单元的预警网络进行示范应用。同时,拓展GNSS和InSAR监测技术的社会应用服务领域,如水库大坝、储气库等大型工程形变监测,推动基础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。